多发性神经炎

时间:2022-01-09 12:54: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14954   

多发性神经炎

多发性神经炎以往称为末梢神经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全身多数周围神经的对称性损害,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病员往往先感到手足远端的异常感觉,如针刺感、蚁走感或烧灼感等。当触及患肢皮肤时,痛感加重。若用针轻刺患肢远端皮肤时,病员却感麻木,痛的感觉减弱或消失。在此前后或同时,病员感到四肢无力,可见上肢手、腕下垂,手不能握物、持筷、拿碗,下肢可见双足下垂,不能行走。他人去活动病员肢体时,可感到手、脚松软无力。患病时间长者,可发现四肢肌肉有萎缩,上肢主要为手部的小肌肉,下肢见小腿及足部特别细小。手足皮肤色泽也有改变,如无光泽、苍白或青紫,许多或无汗,触之较冷。>

较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在发病前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的症状,隔了1~3周后就发病,多为急性起病,这样一种类型的多发性神经炎称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此病以青少年较为多见,发病季节以6~10月最为常见。除四肢外,头面部的功能也常受到影响,如不能闭眼、露齿,吹口哨时漏气等,有时尚有声音嘶哑、呛咳和吞咽困难。脑脊液内蛋白质量增高,而细胞数不多。各种重金属及毒素中毒均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如砷、铅、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有机磷农药等中毒。有些药物,如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异烟肼、磺胺类药物,也可引起本病。>

许多全身性疾病也是重要的病因,如消化道疾病、糖尿病、癌肿、恶病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

病因病理

病因未明,多数病人发病前几天至几周有上呼吸道肠道感染症状,或继发于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之后,故本病疑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未分离出病毒。另外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因感染后引起免疫障碍而发病。也有报导注射疫苗后发病。也有认为本病非单一病因所致,而是多种病因,甚至包括中毒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主要病理改变的部位在脊神经根、神经节和周围神经,偶可累及脊髓。病理变化为水肿、充血、局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纤维出现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为久居湿地、淋雨、感受湿邪,湿留不去,郁而化热,湿热侵淫阳明,脾胃受纳失常,津液气血之源不足,而致筋脉弛缓,肢体瘫痪,或寒湿之邪侵袭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而出现肢体远端疼痛血肿,或因为营卫亏虚或瘀血寒湿,以致肢体麻木不仁,手足力弱。

临床表现

临床上表现为多发性的周围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分布的感觉、运动和营养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多为手指、足趾的刺痛、蚁行、烧灼样等异常,典型的感觉障碍分布区呈对称性手套、短袜型。运动障碍多为手、足力量减弱;手、足肌肉萎缩、压痛;手、足下垂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营养障碍多为手、足出汗过多或无汗、发冷;皮肤光滑菲薄或干燥起裂;指甲松脆、角化过度。

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四季均有发病,夏,秋季节多见,起病呈急性或亚急性,少数起病较缓慢。主要表现如下:

一、运动障碍

肢体瘫痪:四肢呈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且常自下肢开始,逐渐波及双上肢,也可从一侧到另一侧。通常在1至2周内病情发展至最高峰,以后趋于稳定,四肢无力常从远端向近端发展,或自近端开始向远端发展。四肢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壁、提睾反射多正常。少数可因锥体束受累而出现病理反射征。起病2-3周后逐渐出现肌萎缩。

躯干肌瘫痪:颈肌、躯干肌、肋间肌、隔肌也可出现瘫痪。当呼吸肌瘫痪时,可出现胸闷、气短、语音低沉、咳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