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达”字历来是注《素问》者难解之题

时间:2022-01-19 05:08:24 来源:养生之道网   阅读量:7795   

《素问middot,宝命全形论》: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

本条达字历来是注《素问》者难解之题王冰训通也,未加详说,后人一般理解王冰注是通达之义,因为这样理解与另四句不谐,故生出诸多歧说

有曲为之说,欲把通达义坐实者如高世栻《素问直解》注:木能制土,始焉木旺,既则木之子火亦王,火王生土,故土得木而达全然不顾前后四句语义的合拍

更有提出怀疑和提出设想答案的丹波元简《素问识》首先置疑:与伐灭缺绝义相乖,诸家不解,可疑丹波元坚《素问绍识》提出:窃谓达当作夺,声之误也将其解为误字前些年还有一位中国学者提出,此达字应通挞而清代朴学家于鬯《香草续校书》中的说法最为流行

于鬯云:《说文middot,辵部》:lsquo,达,行不相遇也rsquo,行不相遇,为达字本义,则达之本义竟是不通之谓凡作通达义者,却以反义为训书传用达字多用反义,惟此达字为得本义耳土得木者,木克土也土受木克而达,非行不相遇之意乎

数版《医古文》教材收入《素问middot,宝命全形论》作课文,教材注云:贯通,穿透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之《新编医古文导读》据于鬯之说对《医古文》教材中的注解提出非议,并做了进一步推演谓:《说文》:lsquo,达,行不相遇也rsquo,与常义正好相反土得木而达,是说土受木克,而被分隔,阻遏lsquo,行不相遇rsquo,就是被阻遏的意思也许《素问middot,宝命全形论》的这个lsquo,达rsquo,正是许慎lsquo,行不相遇rsquo,的最好书证

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内经讲义》则并收了两种说法:通达,畅达之意又,于鬯《香草续校书middot,内经素问》:《说文middot,辵部》:lsquo,达,行不相遇也rsquo,行不相遇为达字本义,则达之本义竟是不通之谓以不通之义训达,与上下文伐,灭,缺,绝一律可从

此说既认同通达,又认同于说的不通,只能称为骑墙之语了。

今考,《素问》这一段论述,是以事物常理来解说五行相克之关系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是从生活实际抽象出来的,因而多可还原为生活实景五行被克之时,木被削伐,火被浇灭,金被烧缺,水被阻绝,而土呢土是成大片的,故不会发生被分隔,阻遏之类变化,能够如何被克呢唯有被穿透一种形态吧,除此还有什么被克的形态呢那么达有无穿透之义呢《广雅》:达,通也《说文》:通,达也故达确有通义,此王冰注所本,但由此把王冰注的通理解为畅达,这应该不是王冰的原意,王的原意应该是在通的基础上引申指疏通通透之义,这就和上文推演的穿透义相合了这样来看,本例达字与另四字其实并无不谐,只是在具体语境中比常义有所引申,并无其他深义,切不可作他解达确为穿透之义,课本注无误

于鬯还提出了《说文》的行不相遇本指不通,因而达的常义为反训的说法,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今俗说不相遇尚有此言,乃古言也,读徒葛切训通达者,今言也与于说相近,似乎反训之说确有其事可惜于氏只能举出《素问》中被误解的这一例,段氏简言俗说,不举一例,则其所称读为徒葛切的是否此字都很难说其实,《说文》:遇,逢也《尔雅》:遇,见也行不相遇,可理解为行无所遇,也就是行走没有遇到障碍,完全是达的常用义,而全无不达之义段,于二氏,俱为博学之士,竟都误解了《说文》此条,古文之难读,可见一斑而另一位清代学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则注云:不相遇,故能达《魏志》:弁辰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是也举相逢对释相遇,云相逢即须让路,此则为不达,而所释之不相遇,故能达,正是行路顺畅无碍之谓

至于丹波氏所谓夺字声误之说,夺与达确实音近,但丹波之说却也不能成立盖原文用达与另四句中相应的用字都有明确的指向性,而夺字却可以通用于其他各句,就毫无针对性了而挞的解释,则更无针对性,因而不可取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