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行业“洗牌”期,民营口腔如何突围

时间:2025-10-18 07:26:23 来源:网络   阅读量:10011   会员投稿

2025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正处于关键转型阶段。上半年,行业整体规模已达750-800亿元,虽然增长有所放缓,但受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提升以及政策支持的影响,市场潜力仍十分广阔。

65-74岁人群缺牙率高达86%,显著推动了修复类需求的增长。同时,53.9%的消费者对美容服务表现出兴趣,也反映出消费从“治疗导向”向“预防与美化”转型的趋势。

与此同时,国产设备继续崛起。过去,高值设备如种植系统和正畸矫治器90%依赖进口,而2025年国产渗透率预计升至59.10%,设备成本下降20%-30%,这将惠及众多中小型诊所。

集采政策的深入实施,使得种植牙价格平均下降55%。医疗服务的普惠性得到提升,患者就诊量增加,但机构利润空间随之显著压缩。

市场分化加剧,“洗牌”进程加速

上半年,上市民营口腔企业的营收表现分化明显:17家企业实现正增长,8家则出现下滑。

行业领先企业通策医疗营收达14.48亿元,正畸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75%,儿童早期矫治需求持续强劲,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

相较于公立机构,民营口腔在创新与灵活性方面更具优势,通过数字化转型,在化妆牙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服务占比达51.9%。然而,竞争加剧导致行业“内卷”,仅一季度就有超过200家民营口腔机构关闭。

尽管国产设备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卡脖子”挑战:高端技术研发滞后,品牌影响力不足,高值耗材进口依赖度较高,供应链波动风险较大。价格竞争激烈,也使资本介入趋于谨慎,部分厂家上半年销售面临压力,甚至出现拖欠供应商货款、濒临倒闭的情况。

当前,无论是口腔机构还是设备生产商,都面临较大压力。

精准定位+技术创新:皓月口腔CT的破局启示

在此背景下,南京瑞德医疗的皓月口腔CT销量连续多月创新高。数据显示,其用户业务增长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为口腔机构(尤其是中小型)在行业“洗牌”期的突围提供了有益启示。

精准市场定位,构建核心竞争力

个体民营机构资源有限,无法像连锁企业那样大规模扩张,但通过精准技术定位和运营优化,可实现成本控制与患者忠诚度提升。

根据机构所在地的人口特征、消费能力和竞争格局,结合自身技术优势,进行明确定位至关重要。以皓月CT用户西安袁林天儿童口腔医院为例,该院基于创始人的技术积累,聚焦儿童早期矫治与预防,提供高端舒适服务,在2025年暑期实现显著业绩增长。

皓月口腔CT以低辐射特性(辐射较同类产品降低80%)切入儿牙市场,从“第一颗牙”入手,以家庭为单位,与患者建立长期联系。其大视野、多功能合一的设计,还可兼容青年正畸、老年种植等临床应用,实现“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为机构在儿童齿科、老年修复或职场美学等领域提供竞争优势。

差异化服务,建立牢固客户链接

在价格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提供优质服务已成为提升溢价、强化客户关系、促进复购与转介的关键。

许多机构为避免同质化竞争,针对儿童患者,可打造趣味性诊疗环境,如卡通主题诊室,以降低就诊恐惧;针对老年患者,提供无障碍通道和陪诊服务;引入特色项目,如舒适化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口腔矫治器、运动牙齿保护套等。

皓月口腔CT采用站立、坐式一体设计,并配备智能头夹、语音助手等功能,使拍摄过程更人性化,更加贴合患者的个性化舒适需求。与传统设备相比,其用户满意度和转介率均有明显提升。

科学运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口腔机构的主要成本包括人力、房租、设备和耗材。其中房租与耗材成本相对固定,而随着数字化应用的推进,人力和设备的成本有了较大弹性空间。

2025年,一线城市数字化渗透率已达50%,智能牙椅、口腔健康监测设备和3D打印技术得到广泛采用。作为口腔影像技术的核心,CBCT的智能诊断功能正快速发展。

皓月口腔CT配备自主研发的后处理软件、正畸软件和影像管理软件,支持AI全景报告,可自动识别神经管、颞颌关节、气道;正畸自动描点、骨龄检测、种植模拟等功能一应俱全,并提供终身免费升级服务,可显著提升诊疗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皓月口腔CT AI全景报告

软件功能随行业发展持续迭代,加上业内最长得16年使用寿命,使其年均折旧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从长远看,效益优势更加明显。

在市场挑战中,一批具备技术优势和战略视野的设备制造商与口腔机构,通过相互赋能,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突围之路。展望未来,围绕智能化转型与服务体验升级,中国口腔行业的发展将会让更多患者受益。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